首页 > 汉阳区 > 翠微附近 >
翠微附近
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介绍

 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介绍

  汉阳区为湖北省 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,因位于古汉水之阳而得名,地处武汉市西南部, 长江和 汉江交汇处,与 武昌、 汉口隔江鼎立形成 武汉三镇。独居一镇的汉阳区,东濒 长江,北依 汉水,是 长江黄金水道与 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,历来有“ 九省通衢”之称。截至2017年末,全区辖11个街道,总面积111.54平方千米,有常住人口65.27万人、户籍人口46.09万人。

  汉阳是武汉城市起源之地, 江汉朝宗于 南岸嘴, 武汉长江大桥横跨汉阳 龟山与武昌 蛇山之间。汉阳是 知音文化发源地, 高山流水的典故便发生于此,境内有 古琴台、 晴川阁、 归元禅寺等人文景观。汉阳也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,历史上有 汉阳铁厂、 汉阳兵工厂等洋务企业,“ 汉阳造”享誉海内外。

  2017年,汉阳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48.31亿元,同比增长6.5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46 元,同比增长9%。

  距今约5万年至1万年前,汉阳区境域即有古人类活动。夏代,境域原住民三苗部族被禹征服。春秋战国时期,境域先属 郧国,后入 楚国。

  秦时,汉阳境域属 南郡。西汉时,属江夏郡 沙羡县。东汉建武元年(25年),首置 沌阳县,为 武汉三镇最早县级独立建制。

  东汉年间,筑郤月城和江夏城(鲁山城),为武汉市中心城区最早的军事城堡。东汉末、三国至南北朝时期,郤月城曾为江夏郡治、石阳县治、曲阳县治、曲陵县治、沙羡县治。鲁山城曾为江夏郡治和鲁山县治,长期发挥军事城堡和行政治所作用。

  隋代战乱平息后,改革全国的行政建制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,复置沌阳县。开皇十七年(597年),改沌阳县为 汉津县,县治迁至鲁山(又称大别山,今龟山)。大业二年(606年),改汉津县为汉阳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,在鲁山城(后称汉阳城)设置沔州(汉阳郡)、汉阳县治所;沔州下辖汉阳县、㲼川县(后改汉川县),在地处中原水陆要冲的今武汉周边地区设鄂州和沔州,初步确立武昌、汉阳双城并立的城市建制。自此直至清代,州(郡、军、府)、县两级行政治所均设在汉阳城内。

  宋代,设 汉阳军及所属汉阳县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,改汉阳军为 汉阳府,境域属汉阳府汉阳县。

  明洪武九年(1376年),撤汉阳府,降为州,汉阳州属 武昌府。明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废州,复设汉阳府。清末汉阳府下辖汉阳县、 汉川县、黄陂县、 孝感县、 沔阳州、 夏口厅。

  民国初年,废汉阳府,汉阳县属湖北省江汉道。不久,废江汉道,境域属湖北省汉阳县。民国十六年(1927年),将汉阳县城区(今汉阳区部分地域)与由夏口厅改为的 汉口市和由江夏县改为的武昌市合并成立武汉市,作为 国民政府的京兆区(首都)。民国十九年(1930年)4月,汉阳城区回归汉阳县。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,武昌(省会区)与汉阳城区合并为武昌市,区境属湖北省武昌市。民国二十七年(1938年)10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武汉后,成立日伪武汉市政府,在汉阳城先后设立伪武汉市政府汉阳办事处、伪汉阳县政府。民国三十四年(1945年)日军投降,9月,汉阳城区与省会区武昌再次合并,成立 武昌市。民国三十五年(1946年)7月,汉阳城区回归汉阳县。清末及民国时期,汉阳县治所仍设在 汉阳城。

  民国三十八年(1949年)5月17日,汉阳县解放。5月24日,汉阳城区划归武汉市,汉阳县农村设汉阳县(今 蔡甸区)。6月1日,成立武汉市汉阳中心区。

版权所有:武汉都市妇产医院

服务热线:4008782029

医院地址:武汉市江汉区青年路